外国语学院硕5123团支部坚持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将思想淬炼、能力提升、文化传播深度融合,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团日活动,充分展现了外院学子的专业素养与青春担当。
铸魂育人:理论学习润初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仰是前行的力量。支部创新采用“理论学习+红色叙事+青春对话”的多元形式,让思想引领更接地气、更入人心。24名支部成员悉数参与主题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及《论党的青年工作》的核心要义,并结合生动案例,探讨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邀请西迁精神宣讲团成员动情讲述交大西迁的感人故事,激发全员爱国爱校热情;线上连线退伍同学李泽禹,分享军旅生涯与强军梦想,为理论学习注入鲜活实践注脚,让红色基因深植于心,让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教学相长:本研互助促成长
为促进本研互动,学业互助,支部与学院本科生第一、二党支部搭建起“智汇青春,践学同行”交流平台,以双向赋能助力学业发展。在“智享实践”环节中,英语(语言数据)2301班张政融分享乡村调研、乡村支教等十余项实践经历,交流困难解决路径与基层服务感悟。在“智传薪火”本研学业互助环节中,乔泽宇、田植、马依琳、闫笑晗四位研究生聚焦升学核心需求,从考研择校、保研全流程到科研能力提升、面试口语训练,全方位分享经验技巧,以“传帮带”打破学段壁垒。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实现了本研学子双向赋能、共同成长。

活力飞扬:跨院联谊聚合力
青春当有凌云志,强健体魄逐梦行。支部联合药学院硕5145团支部、化工学院硕5174团支部开展羽毛球联谊赛,搭建起院系间交流互动的桥梁。从赛前热身到自由组队比拼,从场外计分到灵活换人,整个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选手们攻防有序,彼此加油鼓劲,三院学子在运动中深化友谊,在竞技中凝聚力量,展现出学子们的蓬勃朝气。

在第39届研究生“中华之声”合唱比赛中,支部15名成员加入学院四院联队,全程参与合唱排练和表演,深情演绎《如愿》,最终获得集体“三等奖”与“最佳精神风貌奖”,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以歌声礼赞时代、传承奋斗精神。

融通中外:文化桥梁显特色
结合外语专业的核心亮点,党支部充分发挥语言优势,打造文明互鉴的特色品牌活动,让多元文化在交流中绽放光彩。支部联合国际教育学院、彭康书院西迁之光外语宣讲团,以“参观—分享—展演—共创”为脉络,开展“西迁精神情牵中外,多元文化共筑同心”主题活动。中外学子齐聚西迁博物馆,在专业英语讲解中感悟西迁精神,让校史故事跨越语言隔阂;“文化桥”环节中,秦腔非遗推介与经典唱段示范尽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俄罗斯留学生分享民间故事、哈萨克斯坦学生献唱民歌、古乐器演奏与俄罗斯舞蹈等轮番上演,中外学子以语言为纽带,在歌声与琴声中碰撞思想、增进友谊。活动尾声,来自世界各国的学子们纷纷用母语录制祝福视频,共同定格这一心手相连的美好瞬间。

此外,支部成员还参与“传承非遗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主题活动,近距离感受陶器制作、大漆工艺、楮皮纸制作等非遗技艺的匠心之美,聆听退役老兵的责任担当分享,让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交融共鸣。

服务贡献:劳动育人显担当
劳动光荣,实干为要。支部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积极报名参加“劳动包干”“星航夜巡”“关灯行动”等常态化实践,让责任担当落到实处。成员们定期维护涵英楼学院公共区域环境,参加星航夜巡,细致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分时段巡查教室电源开关灯,将志愿精神融入劳动实践中,让“担当”从口号转化为日常行动,为美丽校园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从精彩充实的文化交流到深入人心的本研互助,从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到充满活力的体育联谊,再到躬身服务的劳动实践,硕5123团支部的每位成员都在活动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未来,支部将继续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凝聚青春力量,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华章!
图文:外国语学院硕5123班团支部
初审:赵志鑫 谢婷婷
终审:许明 巩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