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10-12日“第二届社会文化和二语教学国际会议”之后,5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又迎来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盛宴:二语习得理论两大国际专家DianeLarsen-Freeman教授和James Lantolf教授的深度对话。他们分别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CDST)的提出者和社会文化理论(SCT)的领军人物。
参加对话的国际专家有西班牙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 Olga Esteve Ruesca奥尔加·埃斯特夫·鲁斯卡博士、西班牙纳瓦拉大学 Eduardo Negueruela-Azarola爱德华多·尼格瑞拉博士。国内专家有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赵永青和秦丽莉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武和平教授等兄弟院校120余人。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向京、副院长王敏,外国语学院教师蒋跃、马晓梅、杨瑞英、庞加光、孟亚茹及众多校内外教师、硕博生全程参加,见证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事,他们认真聆听并积极参加讨论。
深度对话由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敏教授主持,陈向京院长致欢迎辞,赞扬此次高端对话在国内少有,同时认为其主题与本学科的联合培养博士点的方向非常契合。Larsen-Freeman教授首先带来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主题的报告,指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变化,其系统性源于自动构建的关系网络,并不断适应新的情景。语言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其中涌现主义需要宏观层面的定量分析和个案的定性分析。基于该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广泛的用于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师教育、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方法以及复杂系统理论。她认为二语学习过程是一个社会认知过程,强调了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和社会互动所构成的网络集合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
接着,James P. Lantolf教授以社会文化理论(SCT)为主题作了学术报告。他指出该理论并不是纯语言学的,其本质上是心理学的;个人意识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他人和社会,而意识的环境和社会发生是辩证的。
在深度对话环节,Larsen-Freeman教授和Lantolf教授就CDST和SCT两种理论研究的异同点相互质疑,并一一回应,涉及了语言产出、对概念教学的不同观点、二语学习等问题,两种理论视角之间的交流不断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最后提问环节两个理论大咖全面解答听众们的疑问,时间过了12点,问答火热仍旧进行。
此次深度对话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学术平台,促进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的直接对话与交流,为到场师生和嘉宾们带来了最前沿的、最丰富的信息,对国内这两个领域的学者也是极大的启发与激励。
DianeLarsen-Freeman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英语语言学院研究员、教育学及语言学教授,同时也是佛蒙特国际培训学员研究所的接触高级教研员。曾获得美国应用语言协会AAAL最杰出学者和贡献奖、现代语言协会的KennethW. Mildenberger复杂系统与应用语言学杰出著作奖等多项国际语言学大奖,入选TESOL的在过去50年内为该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50位领导者,并被ESL评为ESL领域的30位美国先驱之一。迄今为止,她已在世界上六十多个国家的会议上发言,在她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发表超过100篇文章,可谓著作等身,研究成果丰硕,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学大家。
James P. Lantolf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Greer Professor,美国宾州国家高级语言能力教育与研究中心 (CALPER) 主任,曾任北美应用语言学协会AAAL主席、Language and Sociocultural Theory创刊主编,Applied Linguistics等多个国际一流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编专著九部,创立了“社会文化理论和二语学习研究协会”,并于2016年荣获“AAAL最杰出学者和服务奖”。